翰墨释义
翰:
《说文》:“翰,天鸡也”。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鸡。
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下:“东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树……上有天鸡,曰初出,照此木,天鸡则鸣,天下鸡皆随之鸣。
《礼记·曲礼》:“鸟羽之长而劲者为翰。”
翰林:
翰林院是唐代初期开始设立的各种艺能之士(鸟羽之长而劲者)供职的机构,皇帝常用名儒学士起草诏令而无名号。唐玄宗时,将此类人设官名为翰林学士,成为皇帝心腹,宋、明、清沿袭此称谓,改从进士中选拔。
人们对“翰林”一词的认识:
由于历史上进入“翰林院”或者获得“翰林”类称谓的都是在各个朝代中文化知识丰富,文学底蕴深厚的人,结合自清末以来,通过现代的历史小说、戏曲等的传播,尤其是电视普及以后,各类以帝王、宫廷为背景的历史题材电视剧中的文人、能臣均有“翰林”的身份,以彰显其尊贵身份的情节大量出现以后,更使得“翰林”这个词从历史的官制属性中突显出其文化的特质
墨:
墨---汉•杨雄《太玄经·法》:“物仰其墨,莫不被则。”注:“谓绳墨也。”。绳墨:木工用以校正曲直的墨斗线。《后汉书·寇荣传》:“尚书背绳墨,案空劾,不复质确其过。(唐)李贤注:“绳墨,谓法律也。”
墨家:
墨子也叫墨翟,宋国人,大约出生在周敬王30年,也就是公元前490年。
墨家在中国先秦时代的出现,是中国社会前途的第一次大讨论,大家知道中国社会前途在春秋末期战国早期,有过这样三个学说的讨论:老子,提出倒退到小国寡民的氏族生存状态中去。孔子,“吾从周”,主张回退到西周时代封建制度完好的状态。墨家,代表手工商业者的利益,主张进入工商业文明。
墨家学说代表下层民众和下层阶级说话的声音在人类的文明史上从来得不到张扬,再加上中国是一个农业文明社会的典型集约状态,一个代表工商业文明的声音会被彻底的压抑和淹没。
墨家学说引起中国学界的高度重视,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这个时候人们发现中国远古时代居然有一脉类似于古希腊的思绪在先秦时代存在,这个近代史的翻转才使得墨家第二次显扬在中国学界之中。
理解墨家学说有两个重点,第一,它代表手工商业者的利益说话,也就是说它是工商业文明的先声。第二,它跟环地中海文明的文化思绪接近。这就是理解墨家的钥匙。
“翰墨”律师事务所赋义:
律师作为一个具专业知识的特殊群体,在国家发展与人民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维护公平正义的特殊重要作用;作为一家以“百年传承的幸福律所”为愿景的律所,我们期待的是聚集一批崇尚文化,以浓厚的文化底蕴为引领,以法律服务为载体的坚强自律的法律人组成"翰墨"人,使翰墨成为在律师行业中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法律特色、品牌特色的佼佼者。
同样,翰墨也期待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都在翰墨的发展过程中找到能够发挥自己最大潜力的位置,正直守信、主动担当、自我驱动。在翰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最大程度的实现我们作为个人的价值和梦想。翰墨人持续为“提升社会法律风险意识,助力客户进行风险防范”的翰墨使命和“依法治国”的时代使命不懈努力,实现共同的中国梦。